<small id="nfcwl"><table id="nfcwl"></table></small>

<tr id="nfcwl"><nobr id="nfcwl"><ol id="nfcwl"></ol></nobr></tr>
    <menuitem id="nfcwl"><video id="nfcwl"><optgroup id="nfcwl"></optgroup></video></menuitem>
  •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抗戰壯士陳祖謨
    來源:《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版 作者: 發表時間:03-16 11:14

    黃  朋

    微信版第1302期

    中華民族是個頑強的民族。三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無數磨難,仍舊生生不息,血脈傳承,保存完整的民族文化。而中華民族是由每一個有硬骨頭的單個中國人組合而成,比如陳祖謨。

    陳祖謨1914年出生在廣德縣誓節區的楊桿宗村,家庭堪稱小康,有良田耕牛,在他母親去世后,他的父親還有能力再娶一房妻子,他也在少年時期讀了幾年私塾。陳祖謨的繼母繼承了廣德移民的優秀品質,勤勞,善良,包容,把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在陳祖謨十八歲那年,父親與繼母給他娶了個妻子。那時候稍微有點規矩的家庭,老婆婆對兒媳婦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偏偏陳祖謨的妻子個性倔強,不愿逆來順受,又不能公然頂撞公婆落個“不孝”的罪名,因此讓陳祖謨受了不少夾板氣。

    1932年陰歷10月,年僅十八歲的陳祖謨生了個兒子,對農村富余家庭來說,添丁增口是值得慶賀的好事,陳祖謨也因此成為頂門戶的“大人”。第二年,聽說誓節街上有家豆腐店找人幫工,正好在家種地沒有多少收入,又老受氣,陳祖謨就應了這工作,離開了家。

    街上有一些進步人士,他們在外地讀書或工作,把進步報刊書籍帶到這座桐汭河邊的渡口,公開評論時事,對日寇侵略東北表達激烈的反抗情緒,陳祖謨由此產生了以身報國的思想。1935年秋天,國民革命軍第88師從四川萬縣移防江蘇無錫途中,在蕪湖駐扎數日,廣募兵員。陳祖謨聞知,帶著為國雪恥的決心,報名參加了第88師262旅524團。他可能怕家人擔心,也可能擔心不一定入得了伍,并沒有告訴家里。

    88師是國民革命軍最精銳的三個德系師之一,參加過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陳祖謨參軍兩年后,1937年8月11日, 88師移駐上海楊樹浦及虹口以北,這是五年后上海市民首次看到中國軍隊在上海市區布防。13日,日海軍陸戰隊首先槍擊八字橋我88師衛兵,淞滬會戰打響,戰況慘烈。當日,264旅參謀主任鄧洸在上海愛國女子中學中彈犧牲;次日下午4點,第264旅旅長黃梅興在八字橋中彈殉國。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第88師多次從江蘇省保安團、浙江省保安團和湖北省保安團補充兵源,犧牲將士高達1400余人,而陳祖謨也從一個新兵,在戰火與硝煙的洗禮下,成長為一名堅強的抗日戰士。

    第88師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會戰結束時,掩護主力部隊撤離戰場的任務,又落到了他們身上:262旅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奉命率一營戰士400余人,堅守四行倉庫,激戰四天四夜,時任班長陳祖謨也在其中,用生命捍衛了中國軍人和中華民族的尊嚴。

    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內戰士姓名墻上的陳祖謨

    四天后,謝晉元、陳祖謨等號稱八百壯士的400余名孤軍撤入英租界時,被解除武裝,軟禁在上海膠州路的孤軍營,失去自由。在四年多時間里,即使沒有武器,他們仍然每天操練,從未忘記自己“中國軍人”的身份;他們雖然離開了戰場,也從未停止與日軍特務、汪偽叛徒和租界當局的斗爭。

    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被叛徒殺害。不久,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全部為日軍占領,沒有武裝的孤軍由此落入日軍手中。剩余壯士被日軍分押到各地集中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陳祖謨等60名“孤軍“被押至杭州南星橋外西興鎮軍馬場。

    1942年陳祖謨趁外出勞動,日軍看守不嚴,帶領十幾名勞工成功出逃。因為杭州離廣德不遠,他告別其他戰友,獨自從杭州步行回到廣德楊桿宗村的老家。離家八個年頭,父母故去,妻子也因病離世,只剩十歲的兒子,孤苦伶仃,在村里給人家放牛,見到陳祖謨的時候,怯生生的不敢上前。陳祖謨在家住了一夜,懇求村人看在他為國抗戰的份上,善待他的兒子,而他自己,抗戰尚未結束,大業未竟,他還要重返戰場。

    陳祖謨打聽到88師去了南方,決定徒步向南尋找部隊。他獨自一人,風餐露宿,艱辛備至,既要躲避敵軍,還要提防土匪和饑民的搶劫,以驚人的毅力,從寧國,屯溪,穿越整個江西到達贛州。在贛州的時候,巧遇戰友萬連卿、唐濟凱、施彪、黎時德、陳德松、徐文卿、張永祥、蕭益生八人,他們是在南京孝陵衛集中營趁日軍看守松懈時逃離的,并被新四軍接應、資助,向南尋找第88師,他們從句容,經丹陽、溧陽、廣德、屯溪轉江西南下到上饒、贛州,故此相遇。

    短短的欣悅之后,繼續漫漫的尋軍路。九個人結伴而行,徒步從贛州到福建南平,又轉廣東韶關,找到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司令部安排他們九人坐火車到廣西桂林,轉柳州至貴州,最后于1943年3月到達重慶,終于找到了第88師(此時已隸屬第71軍)。

    重慶市民歡迎“孤軍九壯士”。前排左一為陳祖謨

    陳祖謨在重慶獲得的忠貞獎章

    國民政府和重慶市民為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儀式,歡迎慰勞“九壯士”的歸隊,每位壯士都晉升三級,陳祖謨從上士班長提升為中尉副連長。歸隊后不久,陳祖謨等九人又被派到成都軍官學校學習一年,畢業后擔任上尉連長,隨88師一起參加了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1945年隨軍轉戰廣西,收復桂林、柳州。

    抗戰勝利后,為安置撫慰八百壯士,國民政府將當時健在的八百壯士抽調編入上海鐵路警察局,陳祖謨成為一名鐵路警長,并重新娶妻。與農家婦女的第一任妻子不同,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名進步女性,獨立自主,積極參與“新生活運動”,帶動其他家屬走出家庭,參加工作。

    解放前夕,看透國民黨反動腐敗的陳祖謨攜妻回到廣德宗村老家,他的兒子陳德才幾年前參加了新四軍郎廣游擊隊,后來隨軍參加抗美援朝。陳祖謨回鄉后以教育兒童為業,1952年農歷八月二十,積勞成疾,因肺病去世,年僅38歲,而他的女兒出生剛剛10天。

    后來,他留在鐵警的戰友萬連卿被關押在陳祖謨祖居咫尺之遙的白茅嶺農場,萬連卿也許知道高墻外不遠就是他戰友的故鄉,但不知道當年與他一起在四行倉庫孤軍奮戰、一起輾轉萬里尋找部隊、一起迎接抗戰勝利的戰友,已經天人兩隔。

    2014年9月1日,陳祖謨和他的團隊“八百壯士”名列中華民族《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目錄;在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紀念館的戰士墻上,赫然寫著“陸軍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一營,陳祖謨”。

    陳祖謨手跡

    有個朋友告訴我,他的伯祖參加了當時駐防在廣德磚橋的國民革命軍獨立第33旅,后來部隊離開廣德抵抗日寇,最后一封信來自湖南長沙,從此杳無音信??谷諔馉幨侵腥A民族最偉大的衛國戰爭,無數廣德人拿起武器走向戰場,他們中有很多人再沒有回來。希望后人記得他們的豐功偉績,珍惜今天的和平與繁榮。

    參考資料:

    團結出版社2010年謝繼民《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滁州日報》2020年10月29日第6版《副刊》《記全椒籍抗日英雄、四行倉庫保衛戰親歷者陳德松》湖北通城政府網站及相關網絡資料;陳祖謨女兒許光明走訪宗村老人資料。

    (作者系廣德皖安文化創意工作室經理,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責任編輯:zhanglingyan】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