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3月14日電 (記者 陳靜)在大模型時代,能否運用小樣本學習的方式,即用少量語言數據對大模型進行調優?對此,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黃萱菁14日對記者表示,在寫指令時,應仔細構造指令,同時學習自動構造指令,盡可能提取出語言模型的知識能力;在上下文學習或者情景學習中,通過少量例子讓大模型理解人類意圖;此外還應關注數據生成、黑箱優化等等。
“我們復旦大學團隊引入了語言模型即服務(Language-Model-as-a-Service)的概念。其具備兩個基本內涵:如何構造一個統一的基礎模型,如何高效地調節參數以適應具體的業務場景?!秉S萱菁教授表示,目前可以運用分類、匹配、機器閱讀理解和語言模型等七個主要范式來解決大部分自然語言處理問題。復旦大學團隊提出的相關模型結構既具備理解能力,又具備生成能力。
記者14日獲悉,在復旦科創先鋒論壇上,多位專家、業界精英分享了研究成果。
“藝術市場正在出現一群新興的創作者,參與這個領域的創作者不僅包括藝術家、設計師、建筑師,也有來自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以及知名科技公司。其次,創作者們用來進行視覺和藝術創作的工具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們越來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和各種例如3D引擎的計算機技術作為視覺藝術內容的創作工具?!毕嚓P數字內容平臺創始人兼CEO劉茵夢指出,正在全球快速發生的內容創作者身份的變化,將會引發一種新型的數字內容產業趨勢。技術正在成為藝術演變生長的必然,而藝術也能夠帶給技術發展更多的想象力,讓科技的傳播更有溫度。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分子古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付巧妹分享了近年來古DNA破譯東亞人群演化圖譜等科研成果。據介紹,這一領域主要關注兩個問題,一是在共存時間里,現已滅絕的古人類跟現代人有沒有互動、如何互動;二是現代人在不同時間階段如何演變。
在付巧妹看來,古DNA研究是很典型的交叉學科,研究手段和研究途徑是遺傳學、生物信息學,但研究問題和對象都跟考古人類學分不開,因此尤其鼓勵創新性思維?!霸诮徊鎸W科以及相關的基礎研究中,自由探索是非常重要的。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保持好奇心,不給自己設限,不斷去思辨、去質疑??蒲凶钣绪攘Φ牡胤?,就是探索未知?!彼@樣說。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科創辦公室主任岑岺認為,科創是以企業為主體的一套復雜的生態系統,科創企業技術與管理須雙引擎驅動,以管理賦能科創。她希望構建起一個具有共生性、自洽性、進化性和溢出效應的特征的科創賦能生態。
復旦科創企業家營校友,復旦MBA科創青干營企業家導師陶春蕾將做企業比作打仗,像孫子兵法中所述企業經營要關注“道天地將法”,要上下同欲,天時地利人和,有紀律有章法;做任何事要有“正念”,要做讓人自豪的事。
“復旦科創先鋒論壇”將持續邀請具有扎實研究成果和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科創企業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與裝備等前沿賽道,分享前沿科創技術與趨勢、洞察科創企業管理難點和痛點,探究總結科創企業發展規律,助力中國科創事業進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