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判農業數字化技術發展趨勢,推動區域協同創新與合作交流,圍繞長三角區域特色和優勢農業生產場景,探索“場景+鏈式”智慧農業技術整體解決方案,3月17日,以“智慧農業技術與應用場景解決方案”為主題的長三角智慧農業發展論壇在南京舉行,趙春江、陳劍平、張洪程、李天來等院士和智慧農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400余人參會。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起步之年。不久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要求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為發達、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勞動力、資本和科技等生產要素活躍,智慧農業蓬勃發展,探索出許多有價值的發展模式和成功經驗。
但目前我國智慧農業仍存在一些發展瓶頸。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向記者介紹,一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如傳感器、機器人、智能農機裝備等的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和創新發展;二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智能決策、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等需要進一步的深化發展;三是要集成現有的農業技術、信息技術、農機裝備打造應用場景,探索智慧農業的發展模式。
趙春江透露,2022年農業農村部立項建設長三角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牽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和江蘇大學共同參與,旨在圍繞長三角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技術問題,面向區域智慧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聚焦信息感知與模式識別、數據分析與智慧決策方法創新、智能管控技術與裝備研制、精準信息服務模式四個方向,以“數據、智能”為核心,開展關鍵信息技術創新研究,加快信息與農藝、農機的融合、集成與應用,強化自主創新產品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農業信息領域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為長三角現代農業數字化轉型及創新發展提供信息技術支撐。
江蘇省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江蘇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加快推進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推動現代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度應用。江蘇作為農業大省,十分重視智慧農業技術實際應用場景,近年來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廣泛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領域全面深度融合,通過建立數字農業智慧平臺、智能物聯網平臺等,突破了一批數字農業關鍵技術,開發了一批實用的數字農業技術產品,數字化技術為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使農業生產實現提質增效。
“過去的創新都是技術驅動,而智慧農業具有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特點,相關技術一定要放在場景中應用才能得到檢驗,我們稱它為‘場景+鏈式’的智慧農業的整體解決方案?!苯K省農業科學院信息所所長、智慧農業創新團隊首席研究員任妮表示,長三角智慧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之后,將發揮各方創新優勢,整合創新資源,共同打造一批“場景+鏈式”的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在長三角地區打造一些智慧農業的應用場景,讓相關技術能夠落地應用。
本次論壇由農業農村部長三角智慧農業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農學會、江蘇省農業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論壇期間啟動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研究所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共同建設的長三角智慧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并為江蘇省設施果蔬智能生產技術協同推廣聯盟揭牌。(張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