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 id="nfcwl"><table id="nfcwl"></table></small>

<tr id="nfcwl"><nobr id="nfcwl"><ol id="nfcwl"></ol></nobr></tr>
    <menuitem id="nfcwl"><video id="nfcwl"><optgroup id="nfcwl"></optgroup></video></menuitem>
  • 首頁|新聞中心|電視點播|專題專欄|視聽|長三角 設為首頁|收藏本站
    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來源:中國水運報 作者:記者 黃玲 蘇鈺杰 發表時間:03-24 14:38

    日前,30萬噸級超大型散貨船“中遠鞍鋼(COSCO ANSTEEL)”輪順利從長江北支航道駛入江蘇南通啟東碼頭,大型船舶進出長江更為順暢,滬蘇海事一體化建設成效充分顯現。

    近年來,隨著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長三角海事部門持續深化合作,共建海事融合發展新面貌。隨著去年5月《滬蘇海事監管服務保障一體化合作協議》的正式簽訂,上海、江蘇海事合作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兩地海事部門以生動的海事實踐,在海事監管、交通組織、信息數據、服務保障、信用管理、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累累碩果,共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助力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交通強國建設。

    聯合護航水上交通

    江海交匯,船流密集,是滬蘇水域水上交通的一個重要特點。地處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如何做好水上交通組織,保障水路暢通穩定,是滬蘇海事部門面臨的重點問題。

    在船舶進出長江的第一站吳淞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TS),這里平均每天通航船舶數量達三千余艘,上至幾十萬噸的超大型船舶,下至千噸級的小型船舶都在這里匯聚,復雜的水上交通形勢給海事部門帶來嚴峻挑戰。

    以提升協同管理效能為方向,聯合推動跨區域水上交通一體化組織,加強海事指揮中心和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TS)聯動,滬蘇海事全面加強兩地水上交通組織聯動,提升水上交通管理效能,維護好水上交通秩序,使船舶更安全、更高效、更經濟地航行。

    在“中遠鞍鋼”輪之前,滬蘇海事之間已有過多次合作,早在2020年,滬蘇海事就成功護航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VLCC)“FALCON(獵鷹)”輪從長江口北支入??陧樌M港,創下長江口北支航道史上最大尺度、最大噸位的船舶進港紀錄。而在2022年,“獵鷹”輪改裝而成的大型FPSO“安娜”輪正式離港交付,在兩地海事部門的護航下,“安娜”輪也順利出江。大型船舶不僅“進得來”,更能“出得去”。

    航運越是繁忙,海事監管責任越是重大,也越需要精誠合作、不斷進步。以推動海事科技創新為助力,上海海事局自主研發的交通流預警分析系統,顯著增強水上交通動態管理能力,為滬蘇兩地水上交通動態管理提質升級奠定了重要基礎。而在去年11月,上海長江口深水航道交通管控申報平臺3.0版的正式上線,也以更加合理高效的方式便利大型船舶進出長江,通航資源投放更加精準,通航管理更加公開透明,為長三角不斷增長的航運安全需求和規模日漸龐大的海運市場保駕護航。

    以海事監管源頭治理為保障,滬蘇海事部門共建海事監管領域信用體系,維護水域環境和水運安全,在認定標準、認定程序、救濟途徑等方面保持相對一致,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合作機制,加強海事信用數據互聯互通,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上海海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海事部門目前正在推動水上交通管理由經驗化向數字化、系統化、精準化轉變,探索建立長三角水域水上交通協同監管機制,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齊心守護民生便利

    今年3月,滬蘇VTS覆蓋水域船舶“一次性船位報告”試運行滿一周年,累計24.3萬余艘次船舶直接受益,海事保障服務再上新臺階。

    一年前,為助力打造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增長極,滬蘇海事協調碼頭、代理、引航等單位,創新推出滬蘇VTS覆蓋水域船舶“一次性船位報告”,上下行船舶“一次報告,全線暢通”,大大提升滬蘇船舶進出長江便利,充分激發航運經濟活力。

    一年來,兩地海事執法人員走上船頭、走近船民,詳細講解制度作用和意義,并通過VHF通信持續加強宣貫,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對于部分政策理解不到位的船舶,海事部門通過首違免罰、以教代罰等方式,讓執法更有溫度。

    在“一次性船位報告”的基礎上,滬蘇海事部門還探索試行大型散貨船舶“直進直靠,直離直出”高效模式,大幅提升碼頭利用率、航道利用率、船舶周轉率、口岸吞吐率。截至目前,上海海事局累計保障927艘次大型散貨船舶長達146海里航段的“一程式進出港”,充分發揮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效益。

    同時,堅持便民、利民、惠民,深化船舶不停航辦證制度,為航運企業釋放政策紅利。自2022年1月1日起,江浙滬區域率先實施“不停航”轉籍登記,上海、浙江、江蘇海事部門持續深化船舶不停航辦證制度,助力企業船舶降本增效。同年6月,洋山港海事局首次通過“不停航辦證”的方式對在航船舶開展“中國洋山港”籍船舶登記,大幅提升海事服務效能,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海事服務。

    通過“兩個一”的創新服務舉措,滬蘇海事在推進海事一體化發展過程中,著眼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致力于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海事、打造暢通高效水上交通環境。

    踐行綠色發展之路

    為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踐行新發展理念,保護長江生態環境,上海、江蘇、安徽兩省一市共同推動長江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在長三角區域立法,以立法引領和保障長江大保護,推動長江航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今年3月1日,《上海市船舶污染防治條例》和《江蘇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為船舶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并明確強調長江三角洲區域船舶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建立船舶污染防治協調機制,協商解決船舶污染防治重大事項,共同推進長三角區域船舶污染防治一體化。

    自條例實施以來,滬蘇海事部門持續加強政策宣貫,嚴格落實條例精神,查處多起違反條例規定的案件,以“軟硬兼施”的手段推動船舶污染防治齊抓共管,共同守護長三角水域清潔,保護長江生態環境。

    堅持綠色發展底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和高質量發展,需要滬蘇海事部門在各方面、各領域通力協作。在今年2月召開的滬蘇海事危防監管一體化推進會上,浦東、太倉海事局就海運集裝箱監管、船舶污染防治、滬蘇執法聯動及危防執法隊伍建設等方面合作,簽訂了《危防業務共建協議》,共同提升滬蘇海事在危防監管領域的協同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海事監管服務保障一體化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順應航運發展新趨勢,滬蘇海事協同打造長三角平安、綠色、高效、智慧水域,加快建設長三角綠色航運海事治理示范區,加快推進“陸??仗臁币惑w化水上交通安全保障體系和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設,全方位升級海事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設施,以更深入的長三角海事一體化實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責任編輯:柳生】

    用戶評論

    已有0人評論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